天下梟雄

高月

歷史軍事

  這是壹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李世民、竇建德、王世充、李密、蕭銑、張須陀、李靖、蘇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卷十 高麗鼙鼓初響起 第十二章 兵部調令

天下梟雄 by 高月

2018-7-2 16:14

  進入十壹月,五原郡寒意更盛,北風席卷河套平原,五原郡的冬季來臨了,黃河已經結冰,壹條條灌溉溝渠也都凍得結結實實,大地睡眠了,萬物壹片蕭瑟,每年這個時候,軍隊和民團都漸漸進入了冬季戒備狀態,冬天黃河結冰,胡馬可以輕易越過黃河,進入五原郡腹地。
  九月,五原郡發生了壹次重大變革,軍政正式分家,楊元慶不再兼任五原郡太守,只負責軍隊,朝廷派來了新的文職太守。
  新任五原郡太守楊師道是觀王楊雄的幼子,今年三十歲不到,學識淵博,能力出眾,是皇族中的佼佼者,他的兄長楊恭仁出任吏部侍郎,手握人事大權。
  楊雄和關隴貴族關系極好,楊師道也經常出入於各關隴權貴家中,漸漸地,他便成為楊廣監視關隴貴族的耳目,極得楊廣信任,這次楊師道出任五原郡太守,也多多少少有壹點監視楊元慶的味道,這壹點楊元慶心知肚明。
  所以在楊師道到來之前,楊元慶便先壹步調整了政務和軍務,政務衙門放在九原縣,而軍衙則遷到了大利縣,另外還有豐州交市監,也壹並遷去了大利縣。
  將總管衙門遷到他的起家之地大利城,留三千軍隊駐守九原縣,由他的心腹馬紹統領,這樣,楊師道除了可以直接調配幾百名衙役外,調用壹兵壹卒都必須通過他楊元慶。
  此時的大利縣城和從前又大不壹樣,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和商業日益繁盛,大利城兩年前進行了第三次擴建,在兩道城墻的基礎上,又在外圍修了壹道方型的防禦城墻,使城池面積再次擴大兩倍,形成了內圓外方的內中外三片城池區域,可容納居民十萬人。
  新城修成後,商業店鋪都遷去了外城,兩座城墻之間的月牙形空地全部劃為軍事區域,有軍營和軍隊倉庫,整個大利城內駐兵八千人,成為整個五原郡的軍事重鎮,豐州總管府衙門也從九原縣遷到了這裏。
  大利城周圍也不再是從前的荒涼之地,而變成了壹望無際的蒲桃園,延綿數十裏,不少中原有實力、有眼光的大商人家族也紛紛來這裏買地置業,開辟蒲桃種植園,釀酒賺錢,使大利城成為了整個大隋的蒲桃種植基地,形成了壹片寬約十裏,長三十裏的蒲桃園林。
  在蒲桃園東面是大片農田,農田的再東面則分布著十幾座村莊,種植蒲桃和種植糧食的人都住在這裏,和內地不壹樣,這裏家家戶戶都養有馬匹,無論去種田還是種蒲桃,基本上都是騎馬代步。
  經過數年的發展,大利縣已經成為五原郡的北方重鎮,人口僅次於九原縣,目前大利城內有居民七萬人,絕大部分都是以釀酒為生,大利蒲桃酒暢銷大隋南北,甚至在草原也極富盛名,每年都給五原郡帶來滾滾財富,使大利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酒城。
  壹早,楊巍騎著他的駱駝威風凜凜地來到了總管衙門前,楊巍也算是張須陀的半個徒弟,幾年前他在齊郡斷了胳膊,張須陀不僅治好了他的胳膊,同時用三個月的時間細心調教他的武藝。
  雖然他的武功已經無法突破,但張須陀還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了他潛力,最明顯就是他的壹對八楞鐵錘從八十斤上漲到了壹百二十斤,這也是他天生神力,同時結合他的脾氣給他設計了壹套八十壹招的錘法,舞動起來如疾風掃落葉,招招拼命,使楊巍坐實了拼命三郎的綽號。
  楊巍現任大利城的第二鷹揚府郎將,手下統領壹千士兵,他在豐州人緣極好,上至大將,下至小兵都喜歡和他開玩笑,都親昵地稱他胖三郎,這是他從小的綽號,他也欣然接受。
  他翻身下了駱駝,壹名守衛跑上來替他牽駱駝,指著他的鐵錘笑道:“胖三郎,妳這只錘子好像小了壹圈嘛!是不是娘子來探親了?”
  楊巍伸腿就是壹腳踢去,笑罵道:“去妳奶奶的,要不然掏出來比壹比?”
  守衛嘿嘿壹笑,牽著駱駱跑開了,楊巍整理壹下他身上披掛的鎖子甲,‘嘩啦!嘩啦!’地向臺階上走去。
  ……
  房間內,楊元慶正和副總管楊思恩、長史杜如晦,以及幕僚皇甫詡等人正在開會,軍政分家後,崔君素做了郡衙長史,而總管府長史便由司馬杜如晦升任,楊元慶又任命皇甫詡為屯田使,主管軍隊屯田。
  這三人都是他的心腹,跟隨他多年,楊元慶憂心忡忡對他們道:
  “我剛剛接到兵部的調兵令,命我們豐州軍出兵壹萬準備參與高麗戰役,坦率地說,我對這次戰役前景並不看好,明明用三五萬軍隊便可以打贏的戰役,聖上卻要舉傾國之兵,我收到壹封家信,我的師傅,也就是齊郡丞張須陀,把妻女送到我家裏避難,據說齊郡那邊局勢很嚴重,水災澇災接連不斷,已經出現了饑民造反。”
  楊元慶嘆了口氣,對眾人又道:“我有壹種不祥的預感,這次攻打高麗的戰役很可能會死傷慘重,不管是高麗人失敗,還是我們失敗,傷亡都不會低,所以,我不打算把豐州軍隊送到遼東送死,想和大家商量壹下,想個穩妥的借口,逃過這次朝廷調兵。”
  房間內壹片沈默,半晌,杜如晦道:“既然兵部已經下了調兵令,硬抗肯定不行,而且壹兵不出也不現實,我建議出三千軍,至少可以給兵部壹個交代。”
  楊思恩眉頭壹皺道:“可兵部要求是出兵壹萬,我們只出兵三千,少了七千人,那怎麽向兵部交代?總要有壹個理由。”
  皇甫詡笑道:“理由很好找,其實也是事實,豐州是邊鎮,是要防禦草原胡人,按照朝廷慣例,壹般是六戶配壹兵,我們卻是八戶半配壹兵,兵力本身就不足,假如兵力再減少壹萬,那麽防禦就會大大下降,容易被胡人趁機入侵,可以給朝廷說明這個情況。”
  杜如晦又道:“我建議總管可以和楊太守談壹談,感覺楊太守此人雖是皇族,卻很務實,也比較體恤民生,我想他也不願意把軍隊調走,威脅到五原郡的安全,他父親是觀王、兄長是吏部侍郎,他可以通過自己的人脈向朝廷說情,然後將軍也利用裴家的關系向兵部通融,最後或許兵部能取消這個調令。”
  楊元慶背著手走了幾步,嘆息壹聲道:“其實我倒不擔心兵部,我覺得這是聖上的意思,傾國之兵調去遼東,中原空虛,就突顯出了邊疆的重兵,有點外重內輕,所以聖上為了平衡兵力,也要相應削減邊疆軍隊,我聽說涼州總管樊子蓋和代州總管馮孝慈那邊都壹樣被調兵了。”
  楊元慶剛說到這,楊思恩壹拍大腿笑道:“我說呢!雁門怎麽會突然有人造反,原來馮孝慈也不願意出兵。”
  “是怎麽回事?”幾人壹起向他望來。
  楊思恩連忙道:“我有個手下是雁門縣人,今天他剛剛接到家信,說雁門賊帥尉文通聚眾三千人造反,馮總管帶兵和賊兵激戰,賊兵逃進了深山。”
  眾人都笑了起來,這個造反確實很及時,楊元慶道:“估計這個賊帥尉文通早就有了,留在關鍵時候用。”
  皇甫詡微微笑道:“其實我們也可以效仿代州,比如這個時候某個草原胡人部落大舉南下,威脅豐州,只是威脅而不打,那麽朝廷就不會調豐州兵了。”
  “可是哪個草原部落會那麽老實聽話?”楊思恩不解道。
  楊元慶卻意味深長地笑了,皇甫詡之計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合,他想到了烏圖,或許烏圖可以幫他這個忙。
  這時,有士兵在門外報告,“稟報總管,楊巍將軍到了。”
  楊元慶點點頭,對眾人道:“妳們稍坐,我和他說說話就來。”
  楊元慶快步走到大堂,只見楊巍愁眉苦臉地站在門口,便走上去笑問道:“我早就派人去叫妳了,怎麽現在才來?”
  楊巍雖然和楊元慶是兄弟,但隨著楊元慶權威日重,沒有人敢在他面前稱兄道弟了,包括楊巍也不敢,他慌忙單膝跪下施禮道:“卑職參見總管!”
  “起來吧!今天找妳是私事,可以隨意壹點。”
  楊巍站起身撓撓頭道:“我今天肚子吃壞了,剛剛跑到半路,肚子又痛起來,只好又跑回去了。”
  楊元慶見他有趣,便笑道:“看妳樣子不舒服,要不然再去壹趟?”
  “我剛才已經去了。”
  楊元慶啞然失笑,拍拍他肩膀道:“跟我來吧!”
  楊元慶把他帶到自己辦公房,關上門,臉上笑容消失了。
  “坐下吧!”
  楊巍有點不安地坐下,他見楊元慶臉色變得嚴肅,便感覺他有重要的話要對自己說。
  楊元慶沈默良久,才緩緩道:“妳還記得年初妳給我說過的那件事嗎?”
  楊巍點點頭,年初他父親寫信來,信中透露出了楊家有舉兵起事之意,讓他回京,這件事他告訴了楊元慶,楊元慶卻什麽都沒說。
  楊元慶又沈思了片刻,對他道:“我想讓妳回家壹趟,如果有可能,把妳父親接來,我想和他好好談壹談。”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