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貞觀大閑人

賊眉鼠眼

歷史軍事

  大唐貞觀,天下靖平,山河壯麗,獨鐘李氏。   李靖北擊突厥,太宗東征高麗,兵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五十九章 復官晉爵

貞觀大閑人 by 賊眉鼠眼

2018-8-21 10:23

  李素並不太喜歡見李世民。
  因為每次面對李世民時,他總覺得很有壓力,哪怕李世民對他和顏悅色笑語吟吟,可無形中散發出來的帝王之威,仍令李素有些戰戰兢兢。
  穿越者在這個年代裏,其實優勢並不太明顯,有時候甚至落於劣勢,比古人多壹千年的見識又怎樣?別人壹輩子經歷過的大風大浪,心機城府早已練就得無比深沈,果真要鬥智鬥力,那些帝王將相們認真起來隨隨便便可以玩死李素,李素這些年之所以沒有被他們打擊過,靠的不是穿越者的卓遠見識,而是自己會做人,多交朋友少樹敵,能在大唐活到今天,並且活得風生水起,很大壹部分原因還是因為為人處世。
  李素是天生的自由主義者,這類人壹生能有多高的成就得看個人,但心裏永遠對極權抱有戒意,總會下意識與極權者拉開距離,因為在他的心裏,極權者是危險的,不可掌控的,哪怕自己被極權者喜愛,內心仍有壹種強烈的危機感。
  所以李素並不大情願見李世民,這些年下來,他越來越察覺到“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很有道理,正如他現在的寫照。
  太極宮宮門高立,殿閣巍峨,明日便是上元節了,宮中處處張燈結彩,來往的宦官和禁衛們臉上慣有的冷峻表情也松緩了許多,眉宇間漾著幾分喜氣。
  過太極殿往裏走,經兩儀門,李素漸漸發現內宮裏來往的宦官臉色不大對,個個面帶戰戰兢兢之色,走路落足愈見輕悄,生怕發出壹絲聲音。
  李素心壹沈。
  進出皇宮次數多的人都知道,宮裏宦官們的臉色是風向標,他們預示著皇帝今日心情的好壞,而皇帝的心情非常重要,它意味著今天面君時自己什麽話該說,什麽話不該說,觸黴頭的事情還是免開尊口,否則不但事情容易走到惡劣的極端,而且自己的腦袋在脖子上也不壹定長得安穩……
  李素壹邊往裏走,壹邊暗自留了心。
  今天壹定要管好自己的嘴,還有,時刻以李世民的表情為表情,他哭自己就哭,他笑自己也笑,就算氣氛不對也最好不要用“天色不早,家裏竈上燉著湯”之類的爛借口,因為李世民絕對有實力把他李素放進湯裏燉了。
  在宦官的引領下,李素徑自來到了甘露殿門口,階下脫鞋,只著足衣靜靜站在殿外廊下等候,宦官進殿通稟,不多時,宦官宣進。
  李素的朝儀很規範,老老實實垂頭屏氣,進殿行禮,禮儀壹絲不差。
  行完禮不能擡頭,李素仍垂頭靜靜等待李世民發話。
  殿上半晌無聲,李素很想擡頭看壹眼情況,然而想到今日宮中宦官們的反應,知道李世民的心情可能不太好,說不定壹擡頭就倒了黴,於是只好生生忍住。
  很久以後,殿上忽然傳來壹聲冗長的酒嗝兒,然後便聽到李世民略帶幾分醉意的聲音。
  “李卿免禮,來人,賜座。”
  李素聽得壹陣牙酸。
  “李卿”……嘖!
  看來喝得不少,不然絕不會叫得這麽肉麻。
  殿內侍立的宦官急忙搬過壹張軟席,席上置壹矮桌,李素乖巧地跪坐在席上,繼續沈默。人家心情不好,盡量別說話,多說多錯,禍從口出。
  擡頭飛快掃了李世民壹眼,李世民面色潮紅,眼神迷離,胸襟敞開,露出壹巴掌寬護心黑毛,壹條腿盤著,另壹條腿卻放蕩不羈地擱在矮桌上,活脫壹副吃霸王餐的混混模樣,顯然真的喝高了。
  李素撇了撇嘴,真是不拿自己當外人啊,若換了魏征那老家夥在場,妳敢這個樣子試試?以魏老頭的脾氣,罵妳半年都正常。
  李世民渾然不覺眼前這位忠臣正在默默吐槽他,自顧端杯飲盡壹杯酒,然後擡眼看著李素。
  “卿所擅者眾,震天雷,香水,烈酒,還有冬天的綠菜……說到震天雷,此為國之重器,朕甚看重,可是若說朕個人最喜歡什麽,唯妳家自釀的烈酒,入口厲烈,壹杯可消世間萬愁,甚善!來,作為此酒的釀造者,理當與朕共謀壹醉,方不負此盛世,不負此美酒!”
  話音落,宦官馬上捧來壹小壇酒,酒壇很眼熟,正是李家釀酒作坊為太極宮每年特釀的貢酒,其酒比外面市面上的更醇厚,蒸餾和過濾的工序也格外多了兩道,否則怎配稱之為貢酒?
  見面前油光發亮的陶酒壇子,李素臉色發苦。
  雖說酒是他釀的,可他從來不喜歡喝自家釀的酒,在他眼裏,自家作坊釀的酒只能算商品,而且李素的酒量並不好,這種烈酒幾乎是壹杯就倒,兩杯就飄,今日若真在這甘露殿裏喝了酒,恐怕醉後會出洋相,更嚴重的是,在心情不好的皇帝面前撒酒瘋,下場應該不會太好……
  “陛下,您了解臣的,臣……不勝酒力,恐掃了陛下的雅興……”
  話沒說完,李世民龍眼壹瞪:“喝!”
  李素只好乖乖端杯壹飲而盡,當然,玩了壹點小心眼,壹只足足四兩的漆耳杯,進嘴裏的酒其實只有壹丁點兒,動作看似豪邁,實則絕大部分全灑在前襟上了,嗯,跟前世港臺武俠片裏學的,每次電影裏那些俠客喝酒李素就覺得很尷尬,氣勢表現得豪氣幹雲,實則全拿酒洗衣服了,偏偏壹桌的人都瞎,楞是沒看見,喝完後反而壹陣轟然叫好,也不知同桌的客人全都缺心眼呢,還是看到俠客隨身帶了兵器不敢斤斤計較……
  李素的表現也很完美,不過沒有等到預想中的叫好,反而聽到李世民鄙夷的嗤笑聲。
  “喝個酒也偷奸耍滑,李子正,妳這輩子就不能堂堂正正做件光明正大的事麽?”
  李素眼皮直跳,總覺得李世民話裏有話,擡頭仔細看了看他的表情,卻壹無所獲,似乎李世民這句話真的只是針對自己喝酒耍心眼,沒別的意思……
  “除了喝酒,臣幹別的事向來是壹身正氣,磊落坦蕩。”李素半真半假地試探。
  李世民嘿嘿冷笑兩聲,卻揭過話題不說了。
  “真臘國的稻種已到長安,連同真臘國的百余老農,全都送進了農學,此事妳知道吧?”李世民醉眼迷蒙問道。
  李素應是。
  李世民嘆了口氣:“三五年後,真臘稻種改良約莫有個結果了,舉國糧產能多出三成,此皆子正之功,此功……堪比開疆辟土,是為定社稷,安天下之大功……”
  李素急忙垂頭道:“臣只是順勢而為,不敢居功。”
  李世民搖搖頭:“是妳的功勞就是妳的,莫推讓,朕自即位以來壹直賞罰分明,這些年其實妳大大小小立下不少功勞了,可朕卻壹直沒有升賞妳,壹來因妳當時年少,升賞太過恐招朝野議論,為妳招來是非,二來,妳的性子委實需要磨壹磨……”
  頓了頓,李世民忽然盯著他的眼睛,緩緩道:“李子正,妳在朕的眼裏如同壹柄利劍,這些年交代給妳的差事,無論多麽棘手,多麽麻煩,只要交給妳,妳從未讓朕失望過,朕很慶幸,有時候夜深之時,朕甚至暗暗感激上蒼,讓朕發現了妳這樣壹位人才,可是,妳的性子實在太鋒利了,哪怕妳盡力隱藏了鋒芒,哪怕妳曾經在西州那樣的屍山血海裏打過滾,可妳的鋒芒仍舊未曾磨去,朕說過,妳是壹柄利劍,但利劍雖可傷人,亦可傷己,所以這些年妳立下不少功勞,朕仍然不敢將妳封賞太甚。”
  聽到李世民難得對自己做出的壹番評語,就算李素明知這番話多少有幾分邀買人心之嫌,李素心中仍泛起了波瀾,壹股難言的感動湧上心頭,然而聽到後面那幾句,李素卻忍不住爭辯道:“陛下,臣這麽懶的人……您說我‘鋒芒’,這個……”
  李世民的目光忽然變得銳利起來,盯了李素的臉壹陣後,冷笑道:“‘懶’是壹回事,‘鋒芒’又是壹回事,所謂的‘懶’,只不過是妳刻意隱藏鋒芒的壹種手段罷了,朕活了這些年頭,若連妳這個少年郎都看不透徹,這把年紀未免白活了。”
  李素額頭微微滲出了汗。
  不愧是天可汗,壹雙眼睛能直透迷霧,看穿心靈,在他面前自己幾乎是赤裸的,好羞恥……
  見李素訥訥不能言,李世民有些疲憊地半闔上眼,繼續道:“這些年過去,妳今年已二十有三了吧?”
  “是。”
  李世民喃喃道:“二十三,真的已經長大了,遙想朕當年認識妳,還是貞觀十年的事,那時的妳還只是壹個生澀的農家少年郎,壹晃眼八年過去,朕欣見我大唐的棟梁已成材,朕很期待,妳還能為朕的江山立下多少功勞……”
  似笑非笑地看著李素,李世民哼了哼,道:“當然,也很期待妳還能闖出多少禍……”
  李素急忙道:“臣這些年最大的長進就是越來越乖了,以後絕不闖禍。”
  李世民大笑:“哈哈,先拍拍自己的良心,妳說的這句話,自己信麽?”
  笑聲壹頓,李世民忽然正色道:“李素,上前聽封。”
  李素壹凜,急忙整了整衣冠,面朝李世民走了兩步,然後跪拜。
  “涇陽縣李素,為大唐社稷立功無數,貞觀十壹年收復松州,造震天雷以挽頹劣,貞觀十二年調任西州,雖萬敵當前仍不易其節,浴血死守孤城,貞觀十六年代天子巡狩晉陽平民亂,貞觀十七年末,挺身而拒吐蕃使團,揚我大唐國威,又獻真臘國稻種,解兆民之懸,功比開疆,德澤萬世,此而不晉,奚可服眾?著李素官復原職,爵可封涇陽縣公,可著紫服,佩金魚袋,賜上殿朝議。”
  李世民說完,李素猛然擡頭,眼中露出震驚之色。
  今日進宮之前,李素大致猜到可能會因真臘稻種壹事而將自己的官爵恢復,這是意料之中的,可是萬萬沒想到,不僅官爵恢復了,爵位還給自己晉了壹級,這可大大出乎意料了。
  二十三歲的縣公……
  傳出去朝野還不得炸了鍋啊!
  怔怔看著李世民面無表情的臉,李素忽然意識到,真臘稻種這東西在李世民心裏的分量,恐怕要比自己預想的重要得多,否則不會在大唐有意削減爵位的大環境下,還破天荒給自己升了壹級爵位。
  當然,真臘稻種可能還只是晉爵的原因之壹,之所以如此重賞,這裏面恐怕還摻雜了壹些別的原因,而這個原因卻不是自己能猜得到的,只能留待日後慢慢領悟。
  霎時間,李素心念電轉,無數年頭閃過腦海,第壹反應卻是猶豫。
  他在猶豫要不要拒絕晉爵,高爵位看似顯赫風光,可是也代表著更多的麻煩是非將會找上自己,而李素實在已厭倦了勾心鬥角的生活,用自己原本平靜恬淡的生活來換這個縣公的爵位,無疑是非常不劃算的。
  擡頭看到李世民不容拒絕的表情,李素皺了皺眉。
  真是趕巧了,正好遇到李世民今日心情不好的時候,如果此時出口拒絕封賞,恐怕後果很嚴重……
  “臣……謝陛下隆恩。”李素只好俯首謝恩。
  李世民笑了:“恭喜妳啊,李子正,才二十多歲的年紀已封了縣公,大唐立國以來從未聽聞,倒在妳我君臣這裏開了先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