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大流寇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明崇禎十六年,淮安府鹽城縣上岡鎮。
上岡此地東臨黃海,秦漢時已興漁鹽之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二十四章 此屠夫,當寸搩!

大流寇 by 傲骨鐵心

2022-4-15 22:02

  除吳三輔外,降順的明將還有吳三桂麾下的悍將郭雲龍,此人當年與楊坤壹起攜吳三桂降清書信快馬向多爾袞求援,告之山海關虛實。
  隨吳三輔、郭雲龍歸降的原關寧軍將士有三千余,戰馬六百多匹。
  荊州城內的順軍第四軍提督左潘安獲知此消息喜出望外,親自出城相迎,並在城外築高壇殺牛盟誓,意圖以此繼續誘降吳三桂的部下。
  吳三輔身為吳三桂的親兄弟卻背叛吳三桂降順,足見原關寧軍內部對時局的悲觀到了何種程度。
  郭雲龍更是於城外涕哭稱:“昔年罪將豬油蒙了心,追隨吳逆引東虜入關,致使燕京易主,永昌皇帝西狩,遂有襄京之難。此罪實屬不赦之罪,今得將軍及大順厚待,罪將惶恐,但以此軀為大順蕩平吳逆,壹洗前罪!”
  吳三輔、郭雲龍的叛降令荊楚大地為之震動,也讓吳三桂怒不可遏,方寸大亂。
  順軍此時若能善待吳、郭二人,並利用二人歸降加大力度誘降吳三桂部,定能起極大作用,甚至可壹舉瓦解吳三桂集團。
  然而當第四軍將吳三輔、郭雲龍歸降事急遞禦營後,陸四沈默之後卻下密詔,命將吳三輔、郭雲龍及歸降吳軍把總以上軍官全部誅殺,壹個不留,余眾盡行編散諸軍,不使復聚。
  接到密詔的左潘安盡管萬分不情願,但還是依詔設宴騙來吳三輔、郭雲龍等人,隨後刀斧手四出斬吳三輔以下軍官37人。
  對於為何要誅殺吳三輔、郭雲龍等人,陸四並沒有給第四軍太多解釋,此時的他對於荊襄戰事也沒有太多關註,而是忙於批閱通政使從北京轉來的若幹奏疏。
  都察院監察禦史萬春元糾劾濟南通判宋士炳、知縣江某貪汙虐民。
  陸四批示:“各官贓私可恨,皆紗帽下虎狼也。若不嚴懲,民生何賴?著革職速解京師,究問追贓充餉,再著刑部明正典型。”
  又有禦史奏甘肅巡撫汪兆齡大起刑獄,幾將省境七成前明官紳打入大牢,窮其錢糧,更將官紳私產充公,致使民怨極大。
  陸四批示:“前番甘肅奏報民間甚多反動士紳,朕便要甘肅嚴辦。現在看來,甘肅方面有曲解朕之意思,打擊擴大不可取,著都察院遣人至甘肅訪查,有則改之,無則最好。”
  又命擬詔甘肅巡撫汪兆齡,道:“朕從前就叫妳不要亂殺人,也不要亂抓人,妳怎的就不聽?治理天下,農工士商都當公正看待,不可以偏見度人。這道詔令說於妳聽,崇禎十七年前舊事莫要再究,對前明官紳亦當區別看待,不可壹體打擊。今後不可擅開大獄,便有反動士紳,亦當依律查辦,切記。”
  第三軍賀珍部自入襄陽境內後,軍紀著實嚴明,對百姓可謂秋毫無犯,陸四甚是高興,發詔嘉獎。
  荊州方面,由於荊州占守及湖南三路明軍南撤,境內明軍兵無固誌,紛紛四逃。
  第四軍主力兵萬余人北進荊門,城中明將原滿洲正黃旗甲喇額真桂保計劃據險扼守,然麾下滿蒙辮子兵逃走十之六七,城防無兵可用。
  有丁憂荊門的原江西巡撫李永茂等人募集三千余人入城助城,又有鐘祥知府陳壹清領兩千人趕來助守。
  順軍至城下,遣使勸降,桂保、李永茂等人不應。陳壹清建議趁順軍初至,立足不穩盡遣城中壯士出城攻其銳氣。
  桂保納此建議,盡發城中辮子兵及前來助守壯丁七千出城,結果大敗。順軍尾隨敗軍蜂湧入城,斬桂保,又將李永茂、陳壹清等明朝官員吊死在城頭之上。
  六月,第四軍壹部攻占襄陽以南宜城縣,至此襄陽徹底成為孤城壹座。
  十壹日,順軍西線主力第三、第十四、第四、第五軍各壹部並炮兵第二鎮對襄陽城發起總攻。
  第三軍攻西門;第十四軍攻東門;第五軍壹部攻北門;第四軍攻南門。
  此役,除動用大量火炮外,又使用掘地爆炸法。
  守城明軍頑強抵抗,至當天晚上三更時分,順軍以爆炸法炸毀北門壹段城墻,東門也豎梯登上,明軍仍拼死抵抗。
  順軍參戰將領督促部下官兵由突破口上城大戰。至初次日午時,城中明軍終是抵敵不住,襄陽失守。
  河南巡撫宋獻策自知無生還之理,於順軍破城之前投壹池塘自盡。武昌知府牛金星入城中壹寺廟自焚死,其子牛佺死於亂軍之中。同時遇難者還有明朝荊襄道彭發祥、吏部主事王維經等。
  襄陽守將滿洲人博洛領殘兵數百於原李自成建國襄陽的國府負隅頑抗,順軍多次組織進攻均被博洛擊退,後調來大量火油、木柴堆積國府外縱火焚燒。
  隨著大火蔓延,濃煙密布,內中明軍不是被燒死就是被嗆死。
  至晚間火停,順軍入內發現焦屍數百。
  此役,順軍以主力盡殲襄陽守軍滿漢萬余,繳獲錢糧軍械甚多。
  十五日,襄陽城外黃土凈地,大順隆武皇帝禦駕入城。
  入城之後,陸四立即命人在李自成遇難處設香案祭祀,並將早已打造好的金木棺材擡來城中,用以裝斂在城中壹處寺廟發現的李自成幹屍。
  當日,三軍數萬將士人皆著白,襄陽內外壹片肅穆。
  襄陽的丟失讓被阻於棗陽以東、隨州以西的阿濟格殘部成了甕中之鱉。
  十八日,陸四發皇帝詔書,曉諭阿濟格部但使來降皆可保命,然獨阿濟格不赦。
  “此戰犯屠夫,當寸搩!”
  二十二日,不甘心被困於絕地的阿濟格率殘部試圖從隨州南下攻取被尚可喜占領的安陸城,爾後經由此地退入武昌。
  已知襄陽被大順攻占的尚可喜部爆發驚悍戰鬥力,與辮子血戰壹天,安陸城下積屍無數,辮子兵卻始終難以破城。
  隨著順軍第十三集團軍的趕到,阿濟格南逃的最後希望被掐滅,與其殘部被被牢牢封鎖在隨州壹帶,四面八方皆是順軍,當真是插翅難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