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明崇禎十六年,淮安府鹽城縣上岡鎮。
上岡此地東臨黃海,秦漢時已興漁鹽之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零八章 不爭名,只爭利

大流寇 by 傲骨鐵心

2022-4-15 22:02

  “天生萬物以養人,世人猶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盡蒼生盡王臣。”
  張獻忠是讀書人,正兒八經的讀書人,不僅參過軍還當過前明的官差捕快,用陸四前世的話講,那真就是部隊轉業回來當上的公安幹警。
  所以,怎麽能欺八大王不讀史,不明史呢。
  “先入北京為天子”同那“入鹹陽王之”有啥區別?
  誰是高祖,誰是霸王?
  是高祖聽霸王的,還是霸王聽高祖的?
  這問題不弄明白了,聯手抗清之事就得再議。
  歸根結底是還是誰是老大的問題。
  陸四的回答是:“今中國大難,高祖也好,霸王也好,都當攜手共赴國難。爭那張家長,李家短的有何意義?”
  馮雙禮快馬回到保寧時,張獻忠正大發雷霆。
  卻是因為他率主力北上後,四川各地明軍紛紛反撲,順慶壹帶有明舉人鄒簡臣與當地土豪倡義,建“中興”赤幟於江滸,數日聚眾十余萬,留守順慶的西軍將士人數過少不敵,致順慶十余城被鄒簡臣部占領。
  川西松潘明副將朱化龍也趁西軍北上“斂兵自守”,割據壹方,屠戮當地擁護西軍的百姓。
  西京成都百裏外,幾乎完全被明軍賊子所據,甚至導致西京與保寧的道路壹度為之中斷。
  “老子我就是太仁慈,那些個讀書人從來沒將老子當人看,老子帶大軍去抗滿洲韃子,他們不支持老子罷了,怎的就在後面燒老子的房,毀老子的家!”
  張獻忠越想越氣,自建大西國後,他不可謂不善待川中人民,連開兩屆科舉取士,設官安撫,免賦稅,賑災民。他在西京,民眾俱從,他領軍北上抗清,卻是烽煙四起,豈不叫人寒心。
  丞相汪兆麟奏稱此番後方大亂,多是那些沒有被錄的讀書人在背後煽動,因此建議可使兵將那些對大西心懷敵視的讀書人都行捕殺。
  “老子是他們眼中的流寇不假,可老子也是讀書人,老子尚知中國有難,不能叫國家淪於異族之手,殺了老婆孩子同那滿洲人拼命去!他們倒好,只想著老子不錄他們,不給他們官做,便想著壞老子的事,到處說老子的壞話,編排老子的黑料,搞得老子我就是個殺人如麻的土匪似的!……這算哪門子道理?書讀到狗肚子裏咧?是咧是咧,老子真敗了,他們也照樣做官,從前蒙古人來的時候不也如此麽。”
  “該殺,該殺!”
  張獻忠猛的將頭上的皇冠摘下摔在地上,神經質似的跳起將那皇冠踩了個粉碎。
  壹腳又壹腳。
  委屈、憋屈、不解、痛恨、憎惡……
  旁邊的李定國、前軍都督王定國、左軍都督馬元利等人被皇帝這個舉動看楞,壹個個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上去勸。
  直到最後壹顆珠子被踩得粉碎,張獻忠才止住了滔天怒氣,壹腳將散碎的皇冠踢出老遠,朝丞相汪兆麟道:“妳帶壹支兵回西京,把那幫沒有家國大義的讀書崽子都給我宰了!”
  說完,將旁邊侍衛的大檐布帽奪過來戴在頭上,正了壹正後,對壹眾臣子笑道:“他娘的,老子還是戴這個舒服!”
  瞧著馮雙禮從漢中回來,知是來稟大會的事,便要馮雙禮上前細說。
  “稟萬歲!”
  馮雙禮將隨平東王赴會過程壹壹道來,待說到那繼承李自成的順軍新闖王如何答萬歲所問時,張獻忠突然擡手打斷馮雙禮,身子略略往前傾了傾,問道:“等壹下,妳剛才說啥?”
  馮雙禮忙又重復了遍。
  張獻忠有些激動的道:“那小子真個說了張家長,李家短?”
  “是,萬歲,陸闖王說國難當頭,爭那張家長,李家短沒有意義……”
  不待馮雙禮說完,張獻忠已經“哈哈”大笑起來,很是高興的道:“算他姓陸的小子有眼力,知道我家長,他家短,嗯,此是我老張勝他李瞎子的讖言也!成咧成咧,都說我張家長了,就不與他壹晚輩計較,出川抗清要緊。”
  西軍文武聞聽此言,又都是齊怔:這就定了?
  父皇這是腦子糊塗了?
  李定國欲言又止。
  許是看出眾人困惑,張獻忠挼了挼長須,對義子李定國道:“老二,妳真當妳老子我糊塗了,要同他順軍爭個高低,非逼著他順軍聽老子指揮不成?不是,不是咧!老子是他明朝眼中的流賊不假,可老子這輩子做過哪樁糊塗事?老子真要糊塗,能把他朱家的祖墳給刨了?能帶著妳們走到今天?能有這大西國?老子做事從來不糊塗,老子比妳們任何人腦子都清醒著咧。”
  張獻忠隨手搬過椅子坐下,環顧壹眾文武,正色道:“沒有他順軍,咱大西也要抗清,這是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事!為啥?因為我張獻忠是漢人的皇帝,因為我大西是漢人的王朝,因為妳們是漢人的軍隊!”
  “崇禎在時抗清,李瞎子在時也抗清,輪到我張獻忠了,卻跟個龜孫縮著,嘿,我姓張的是不如他姓朱的,還是不如他姓李的!妳老子我這輩子就沒服過人,別說他姓朱的姓李的,還是狗娘養的滿洲韃子,就是天王老子來了,妳老子我都不服!”
  ……
  馮雙禮帶來了順軍監國闖王關於聯手抗清的三個方案。
  第壹個方案,西軍將士經商洛出河南下湖廣,會戰荊襄阿濟格部清軍主力。若張獻忠選擇這個方案,則河南順軍將士將協同西軍作戰,甚至可以統壹由張獻忠指揮。
  第二個方案,順軍東征北京,獨力封堵河南,西軍則負責掃平西北綠營。待北京同西北平定之後,兩家再合力圍剿阿濟格。
  第三個方案,西軍選精銳兵馬同順軍壹起東征,順軍自潼關東進,西軍自山西東進,兩家合攻北京。
  孫可望傾向第三個方案,因為這個方案可以直接攻打北京,以現“入北京為天子”,從而使大西占據法理上風。
  李定國傾向第壹個方案,順西合軍三十萬眾南下荊襄,清軍必然難敵,屆時可順江東下壹舉滅明。
  “去爭那個虛名做甚咧?北京就是叫他順軍得了去,他姓陸的小子還能騎到老子頭上不成!”
  張獻忠選擇第二個方案,因為這個方案對大西最有利。
  西北之地能出精兵,這年頭兵馬才最實在。
  甭管姓陸的小子打下北京有多威風,只要西北之地的精兵在張獻忠手裏,姓陸的小子就別想跟李瞎子壹樣欺負他。
  ……
  作者註:民間俗話張家長,李家短源於張獻忠同李自成爭鋒。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