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倉庫到大明

迪巴拉爵士

歷史軍事

方醒很嗨皮,作為壹個打工仔,他居然抽獎抽到了美國五日遊。
“能兌換成錢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949章 親自探問

帶著倉庫到大明 by 迪巴拉爵士

2019-1-11 19:52

  王續的家庭很完美,妻子給他生了壹兒壹女,兒女都乖巧上進。
  不過在環縣做官,基本上沒啥油水可撈,所以他壹家的日子過得只能說是普通。
  吃完晚飯,王續問了兒子的功課,然後去了書房。
  作為知縣,他能知道不少算是半機密的消息,所以得知陜西以後會被持續削減百姓的決定。
  沒了百姓,就算是在陜西做了知府也比不得京城的壹個九品官。
  所以他想離開環縣,哪怕是去沿海當壹任知縣都行。
  可關系托了壹個又壹個,兩年下來,他依舊在環縣,依舊每日看著這些人。
  範穎要想逼走焦取仁,王續是不大願意的,可範穎壹番話就讓他改變了主意。
  ——大人,要想和那些人交好,咱們得先動手啊!
  王續知道那話的意思,這是要先弄個投名狀,然後才能論功行賞。
  所以他默許了!
  今天範穎說焦取仁被趕走了,他只覺得壹陣輕松。
  燈光下,他翻看著壹本遊記,內容是從金陵到交趾的經歷和風土人情,很是精彩。
  所謂書生不出門,就知天下事,大抵就是通過這些書。
  看到書裏把交趾描繪成了大明的小江南,王續不禁心中微動。
  想升官嗎?去交趾吧。
  在那幹幾年,只要妳不出錯,就有很大幾率升官回到中原。
  哎!
  王續搖搖頭,交趾啊交趾,若是去了,家裏的孩子怎麽辦?那等地方的文教想想都不放心。
  他把書合上,準備寫壹篇文章。
  “老爺……”
  王續突然又沒了做文章的精神,他煩躁的起身道:“可是有事?”
  門外的老仆說道:“剛才有人進城,守門的說來頭不小,而且那些人直奔萬家的客棧,據說是去找了那個焦取仁。”
  嘭!
  老仆看到王續把書壹扔,就知道有麻煩了。
  “馬上叫人來。”
  王續深吸壹口氣,暗自祝禱了壹下,然後去交代妻兒。
  三個衙役被臨時叫了來,看到面色冷淡的王續,沒人敢發牢騷。
  壹路到了客棧,叫開門後,掌櫃的見是王續,急忙喊冤,說自己的店裏絕對沒有藏汙納垢。
  王續閉上眼睛,路上壹個得到他暗示的衙役就問道:“剛才那批人可是到了妳這裏?”
  “是,他們去了焦大人的房間。”
  做生意就得要善於觀察風頭,掌櫃先前看到方醒等人面色不善,而且根本就沒有來到外地的謹慎,所以沒敢多說。
  衙役想發怒,王續卻擺擺手道:“本官剛聽聞焦取仁負氣出走的消息,這才追了來,妳帶本官上去。”
  掌櫃拿著蠟燭,引著王續到了二樓,他故意把腳步放重,可王續是什麽人,壹下就察覺了他的用心。
  可他沒有心思憤怒,更沒有心思想著怎麽秋後算賬。
  掌櫃這般做,就說明來人不簡單。
  從守門的人不肯報來人的具體身份開始,王續就有些感覺不妙。
  壹行人剛轉過去,走道中間就有人喝問道:“誰?止步!”
  王續不等掌櫃說話,就上前壹步,拱手道:“下官王續,求見貴人。”
  辛老七沒吭聲,焦取仁都差點自殺了,他對環縣官吏沒有壹點好感。
  屋裏沈默了壹瞬,方醒說道:“今日不見客!”
  敢拒絕自己,那麽裏面的人少說得是五品實權。可文官不會拒絕,還會主動驗證身份,這樣可以不留話柄。
  那麽裏面那人的身份幾乎就呼之欲出了。
  ……
  第二天壹大早,壹夜未睡的王續又趕來了客棧,路上還遇到了面色慘白的主簿範穎,兩人心中不安的問掌櫃,卻被告知那壹行人已經出城了。
  王續和範穎追到了城門處,守門的軍士告訴他們,焦取仁帶著那些人往許塬去了。
  ……
  這是方醒正兒八經的第壹次見到環縣這種地形,壹路上他問了焦取仁,等到了許塬的那個村子之後,那些村民就讓他感到了無奈。
  “焦大人又來了?”
  “哭了,哭了!”
  幾個孩子在邊上嬉笑著,方醒看看村子,發現沒有炊煙的跡象,就問道:“這邊不吃早飯嗎?”
  焦取仁沖著走來的老漢拱拱手,說道:“山長,這邊也種了土豆,頭晚上煮熟了,第二天全家人都吃這個,倒是能吃飽了。”
  這時壹個婦人拎著個籃子過來,拿了幾個土豆出來,笑道:“焦大人今天還帶人來了,早飯沒吃吧,來,壹人壹個。”
  焦取仁急忙拒絕道:“不了不了,我們在城裏都吃過了。”
  “我嘗嘗。”
  方醒卻接了壹個,然後咬了壹口,說道:“挺糯的,只是以後吃的話,最好熱壹熱,不然娃娃們的腸胃嬌嫩,受不了呢!”
  婦人詫異的道:“大人還知道這個?不過都習慣了,好了,咱們得下地幹活,焦大人接著給他們說吧。”
  焦取仁尷尬的道:“水姐,這是……這是我的老師。”
  老漢正在邊上打量著方醒幾人,聞言就拱手道:“貴人來了,貴人來了,快去打幾個雞蛋,弄點熱湯來,記得多放些油……”
  壹個婦人磨磨蹭蹭的往窯洞去,看模樣分明就是舍不得。
  方醒說道:“都吃過了,老叔可有凳子?”
  等大家都坐下後,方醒就和老漢扯起了家常。他的見聞多,不多時就把村子裏的閑人都引了過來。
  “……陜西壹地最終肯定是要移走壹半人以上,而且以後還得持續移。”
  “為啥?”
  老漢覺得方醒說的話好像帶著權威,就有些虛了。
  方醒指指周圍,說道:“這裏原先本是好地方,只是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耕種,那麽多年下來,這些土地都不堪重負,壹旦遇到個災害,別懷疑,肯定有災害,到時候怎麽活?”
  老漢的雙手絞在壹起,為難的道:“大人,這些咱們……現在還能活啊!”
  方醒覺得有些悲哀,他誠懇的道:“咱們能不能有點遠見?就算是為了子孫後代,咱們能不能……給子孫後代找條好路子。”
  老漢只是不說話,低著頭,用腳磨蹭著地面。
  方醒對焦取仁點點頭,確認他確實是受了委屈,然後說道:“朝中已經在考慮強制移民,原先許多地方都要種樹,要讓這邊的綠色更多些。”
  老漢馬上就擡頭道:“那不能吧?咱們祖輩都在這活著,為啥要移民?”
  “因為移民出去才能活的更好,子孫才不會餓死!”
  想起明末時陜西的災荒,方醒覺得強制移民不壹定是壞事。
  “易子而食的典故都知道吧?就是交換自家的孩子吃了。”
  老漢點點頭,甕聲甕氣地說道:“可現在有了土豆呢,這東西好養活,出產多。”
  “旱災壹到,什麽東西能活?”
  方醒來此只為了解這些人的心思,就起身準備回去。
  “山長,知縣和主簿來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