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鼎

寂寞劍客

歷史軍事

 綽號“屠夫”的解放軍老兵於壹場邊境沖突中犧牲,靈魂穿越到了楚漢相爭的年代,並且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70章 向楚國求援

楚漢爭鼎 by 寂寞劍客

2018-7-13 19:11

  秭陵禁軍大營,壹隊隊的騎兵正從轅門內洶湧而出。
  項莊身披輕裘,在百裏賢、呼延、晉襄、百裏茂、由淵諸將的簇擁下打馬登上了禁軍大營右側的小山包,站在山上居高臨下往下看,盔甲森嚴、刀槍林立的楚軍騎兵就像是壹股鋼鐵洪流,正沿著馳道向著北方洶湧而去。
  “呼嚕嚕……”胯下的烏騅馬打了個沈重的響鼻,以顯示它的存在。
  烏騅馬跟了項莊差不多也有十多年了,再加上以前跟隨項羽的歲月,也算是壹匹身經百戰的老馬了,戰馬的使役年限很少超過十五年,既便烏騅馬神駿異常,看上去壹點也不顯老態,項莊卻知道,這很可能就是烏騅馬的最後壹次出征了。
  不僅烏騅馬,這壹次很可能也將是他項莊的最後壹次親征。
  在項莊看來,國君身先士卒、以身犯險是很愚蠢的,如果可以選擇,項莊絕不願意親率驍騎軍遠征齊國,但是沒有辦法,因為這次是長途奔襲,步兵行動遲緩很容易被齊軍包了餃子,所以只能派騎兵去,所以項莊只能親征。
  楚國並非沒有大將,但是純粹的騎兵統帥還真不多。
  蒙殛無疑是個優秀的騎兵統帥,作為名將蒙恬的假子,蒙殛在九原見證了大秦鐵騎的輝煌和沒落,更與草原胡人交戰多年,擁有極其豐富的騎戰經驗,原本可以讓他領兵出征,不過很遺憾,蒙殛正在江陵訓練騎兵,實在無法分身。
  除了蒙殛,天狼將軍呼延無疑也是個優秀的騎兵統帥,不過呼延畢竟是匈奴人,項莊不可能將楚國最精銳的騎兵交給壹個匈奴人獨自統帶,所謂人心隔肚皮,別看呼延現在對他項莊忠心耿耿,可壹旦獨自領兵在外,焉知他就不會生出異心?
  人心是會隨著環境、際遇的變化而變化的,這點史上不乏例證。
  蒙殛分不了身,呼延又不放心,項莊就只能禦駕親征了,更何況,對於精銳步兵或者騎兵的長途奔襲戰術,放眼當今天下,項莊還真不作第二人想,韓信用兵固然厲害,但在騎兵的長途奔襲戰術上,未必就能強過他項莊。
  唯壹讓項莊有些擔心的是,驍騎軍相比原來的驍騎營,兵力上雖然擴充了壹倍,可總體上的戰鬥力卻似乎反而下降了,這是因為,驍騎軍從府兵中抽調了不少騎兵,這些騎兵雖然參加過淮南之戰,可是跟驍騎營原來的老兵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不過,也正因為此,才更有必要遠征齊國,正好拿這次遠征進行實戰練兵,在血火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士兵,才是真正的老兵,才是真正的精銳,單單依靠訓練,是永遠訓練不出真正的精銳之師的。
  漫天塵土中,項莊從楚軍的滾滾鐵流上收回視線,問百裏賢道:“子良,渡江的船只都準備好了嗎?”
  百裏賢放下搭在額頭上的羽扇,答道:“回稟大王,水師船隊已經趕到丹徒,驍騎軍隨時都可以渡江。”
  ……
  趙國,邯鄲。
  此時此刻,王宮裏已經亂成了壹鍋粥。
  聞聽齊軍正往平原縣大舉集結,趙王張敖嚇壞了,趕緊召集國相貫高、亞相張景、上將軍趙午和次將軍白宣商討對策,幾個文武重臣當時就吵了起來。
  “老貫高,都怨妳,全都是妳惹出來的禍事!”張景指著貫高鼻子說道:“當初大王要是聽了我的諫議,如數借給齊國五十萬石糧食,韓信又怎麽會對我大趙用兵?現在好了,現在全完了,可讓韓信找著出兵的借口了。”
  “簡直豈有此理!”貫高氣得須發皆張,怒瞪著張景反駁道:“老夫早就說過,韓信狼子野心,早晚不利趙國,就妳非要給齊國三十萬石糧食,現在好了,才剛給的糧食,他轉過手來就拿這些糧食充軍糧召集大軍攻打我國來了,這叫什麽事?”
  “老貫高,妳可不要胡說八道,這三十萬石糧食可不是我張景給的。”
  “若不是妳在大王面前進饞言,大王又豈會出此下策?又豈會給齊國糧食?”
  “老貫高,老匹夫,作為大臣,替國君出謀劃策、謀事諫言乃是本份,我怎麽又成了進饞言了?”
  “行了行了,兩位愛卿別吵了。”張敖急得直跳腳,連連搖手道:“國相,妳已經是壹大把年紀了,可千萬別氣壞了身子,還有亞相妳也別說了,快別說了,左右糧食已經給了,現在還是想想,怎麽退兵才是正經。”
  貫高、張景便同時嘆了口氣,不再說話了。
  張敖又問上將軍趙午道:“上將軍可有良策?”
  趙午道:“大王,齊軍勢大,我趙國斷難力敵,不如請王後修書壹封,然後趕緊譴使向漢王求援吧,若得漢軍來援,齊軍將不戰而退。”
  張敖便連連點頭道:“對對對,寡人這便去找王後。”
  張敖的王後便是劉元,也就是故太子劉盈的胞姐,劉邦的長女魯元公主。
  白宣嘆了口氣,道:“大王,如今漢國正值多事之秋,怕是顧不上我們了。”
  “呃,對啊,寡人怎麽把這茬給忘了?”張敖這才猛然想起,漢國才剛剛發生了壹起宮廷刺殺案,王後呂雉已經自殺,太子劉盈也已經病死了,眼下的漢國正值多事之秋,在這麽個節骨眼上,劉邦這個老丈人只怕是顧不上趙國了。
  “那怎麽辦?”頓了頓,張敖又道:“寡人該怎麽辦?”
  白宣道:“大王,此前齊軍征討淮南失利,耗費錢糧無數,不久前又大舉進兵梁地,以至軍中缺糧而不得不向我國借糧,由此可見齊國存糧已經不多,為今之計,當征召各郡、各縣之更卒齊聚邯鄲死守,待糧盡,齊軍自然退走。”
  張景道:“大王,韓信用兵如神,要想守住邯鄲,還得尋求外援哪。”
  張敖道:“外援?還能有誰?又有誰敢來救趙國?韓王、燕王縱然有心,可他們又豈敢跟齊王為敵?”
  張景道:“韓王、燕王自然不敢跟齊王為敵,可是楚王敢哪!”
  張敖道:“楚王?楚國乃是咱們趙國的敵國,項莊又怎麽可能發兵?”
  張景道:“所謂彼壹時也,此壹時也,以前咱們趙國跟楚國是敵國,可是現在卻有了共同的敵人齊國,那就有了化敵為友的契機了。”說此壹頓,張景又道:“而且,項莊肯不肯發兵相救,只有試過才能知道。”
  貫高道:“引楚軍來救,只怕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
  張景火道:“老貫高妳什麽意思?妳是不是存心跟我作對?”
  貫高冷然道:“老夫說的不是事實嗎?如果說韓信是頭狼,那麽項莊就是頭猛虎,若真引來楚軍擊退了齊軍,那也不過是逃出狼爪卻又入了虎口。”
  張景大怒道:“老貫高,妳怎知韓信和項莊不會兩敗俱傷?”
  見兩人又要吵起來,張敖趕緊制止,又問趙午道:“上將軍,妳說呢?”
  趙午道:“向楚國求援也不失為壹個辦法,問題是邯鄲距離秭陵遙遙幾千裏,等咱們的使節趕到秭陵,再到楚王召集軍隊,調集糧草然後發兵趕來邯鄲,少說也得數月,等到那個時候,邯鄲之戰只怕早就分出勝負了。”
  白宣道:“那也未必,邯鄲城墻高溝深、城防堅固,倉廩內糧草也足,竊以為堅守半年都綽綽有余,韓信用兵雖然厲害,可要想在半年之內攻陷邯鄲也是妄想。”
  “好好。”張敖趕緊說道:“那就譴使,馬上譴使前往秭陵向楚國求援。”
  ……
  清河縣,韓信行轅。
  韓信正站在屏風前靜靜地望著趙國的山川河洛圖,韓信身後,則站著婁敬、韓闔以及程黑、趙夕、呂卿、許章諸將,梁地局勢已經漸趨平靜,趙炎、申屠嘉相當能幹,韓信也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趙國用兵了。
  好半晌後,韓信才問道:“派往韓國、燕國的使節出發了嗎?”
  此次對趙國用兵,韓信是誌在必得,放眼天下,楚國鞭長莫及,漢國自顧不暇,淮南王英布自從受到上次的挫敗之後,便沈迷酒色,再沒什麽雄心壯誌了,也就韓國和燕國,還能對平定趙地之戰構成壹定威脅。
  韓王韓信和燕王藏荼都不是什麽善茬,而且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也不會不知道,假如齊國滅掉了趙國,那麽接下來要對付的對象,就肯定是韓國跟燕國了,不考慮別的因素,韓王韓信和燕王藏荼在這種情形下肯定會出兵。
  不過,韓王韓信和燕王藏荼素來畏懼韓信,他們未必就敢出兵。
  婁敬拱了拱手,恭聲答道:“大王,派往韓國、燕國的使節已經出發了,有了大王的提醒,韓王韓信和燕王藏荼十有八九是不敢出兵了。”
  韓信微微壹笑,臉上不禁浮起了壹絲躊躇滿誌之色。
  婁敬想了想,忽又說道:“不過,臣總覺得楚國不太可能袖手旁觀。”
  “楚國?”韓信搖了搖頭,不以為然道:“楚國距離河北太遙遠了,項莊就是有心,可等楚軍趕到河北時,寡人早不知道滅亡趙國多少回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