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錢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乾隆三十七年,北京。
天剛過中午,約摸午時三刻左右,前門外大柵欄有名的韓家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二十六章 誰敢將朕的江山讓人!

大人,得加錢 by 傲骨鐵心

2023-10-15 17:08

  乾清宮中真的很靜。
  人心的靜。
  恐懼帶來的靜。
  不少王公大臣被湖廣傳來的這壹噩耗嚇得面無人色,更有膽小者暗自顫抖,牙關都合不上。
  不怪群臣如此驚懼,實因定西大將軍豐升額統領的可是大清最後的野戰軍!
  也是滿蒙八旗最後能打的骨血!
  其重要性相當於前明出關與我大清決戰的松山洪承疇集團啊!
  或是那在潼關與李闖做最後殊死壹搏的孫傳庭集團!
  如此重要的壹支軍隊,就這麽全軍覆沒,連主帥都叫人家殺了?
  所有人都驚得目瞪口呆。
  但不包括喜大於憂的睿親王他老人家。
  湖北丟了,湖南丟了,現在連江西也丟了,緊接著怕是安徽、江蘇、浙江都要丟……
  王公大臣鴉雀無聲,面面相窺,不少人腦海浮出壹個不敢想的念頭:大清是不是要亡了?
  難道,真要應了那胡人真無百年國運的詛咒!
  饒是因幹兒子明年就能登基而心情大好的老富,也叫這驚人消息駭得說不出話來。
  作為朝廷壹把手,沒有人比老富更加明白此役將對大清造成什麽樣的災難後果!
  為了維持豐升額大軍,他這壹年來可是砸鍋賣鐵,東拼西湊,就差求爺爺告奶奶,甚至逼得都跟聖祖康熙爺借東西來彌補國庫,而且為官以來他也破天荒的沒拿朝廷壹文錢!
  可以說,老富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豐升額身上,指著這位滿洲傑出的將領能夠蕩平海內反賊。
  對豐升額也是極盡拉攏,要什麽給什麽,甚至不止壹次對幹兒子說豐升額雖是皇上提拔,但將來亦是新君股肱,如郭子儀般可大用的將領。
  還以皇帝名義給豐升額賜了壹根雙眼孔雀翎,另外還給了個正壹品的子爵。
  結果,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換來的卻是壹場從未有過的大敗。
  也是無法接受的大敗!
  老富的心在滴血啊。
  武昌之役,大清前後損失軍隊多達五六萬,陣亡的滿蒙八旗將領之多,開國以來都未有過。
  當年親王尼堪與明朝晉王李定國交手的衡寶之役,八旗將領陣亡不過數十人。
  與明朝延平郡王鄭成功交戰的廈門之役、鎮江之役,前後損失的八旗將領也不過百人。
  與吳三桂周軍打得最慘的永興之戰,八旗將領也不過損失49人。
  同準噶爾人的和通泊之戰雖陣亡八旗精銳兩萬余,但佐領以上將領陣亡也不過130余人。
  三年前的木果木之敗,大軍統帥溫福以下陣亡滿蒙將領亦不過百人。
  而這次武昌之役,僅豐升額壹路就陣亡佐領以上滿蒙將領195人,堪稱大清開國以來滿蒙將領損失最多的壹場敗仗!
  打仗難免有敗仗,勝負兵家常事,擱從前也沒什麽。
  畢竟大清家大業大。
  問題是,大清這幾年流年不利,跟踩了狗屎似的倒黴透頂!
  木溫木之戰損失就夠大的了,沒想時隔壹年又生了阿桂叛亂事件,明亮大營被襲事件,加上宮亂和滿城不祥事件,滿蒙八旗精銳骨幹早已在連續的打擊中為之壹空,軍官將領更是十去七八,獨剩豐升額這最後的種子。
  這顆種子也是老富心中大清未來的希望,更是對付鬼子六同安親王的壹把利刃。
  未想,如今也壹朝葬送!
  毫不客氣的說,滿蒙八旗經此戰後,實是名存實亡。
  當然,以上系列不祥事件中,老富也要承擔不少責任,阿桂那次損失的八旗將領要算在他頭上的,宮亂也有他壹份。
  不過鬼子六那小子混賬事幹的比他還多,對八旗犯下的罪行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毒難盡!
  然事情已經發生,追悔也沒有用。
  只能主動面對接下來的狂風暴雨了。
  各地倒是尚有不少駐防八旗,但這些八旗兵本來就是二線部隊,承平日久難堪大用,自保都困難,哪裏指望他們能夠將湖廣的反賊蕩平呢。
  真要抽調用於平亂,只怕戰事會更加糜爛。
  正愁如何收拾豐升額死後爛攤子時,耳畔卻響起壹人的聲音:“皇上!奴才以為漢人勢大,我八旗已無精兵強將可以彈壓,為保祖宗社稷,當速遣大員前往盛京籌備……朝廷也當著手遷都出關事項,以避滅族之禍!”
  此言壹出,那真是驚得麻雀都飛起來了。
  原本安靜無比的乾清宮大殿嘈雜壹片。
  提議遷都退出關內的是工部滿侍郎富察善,滿洲鑲黃旗出身。
  跪在殿前玉階下壹臉哀痛無奈之狀。
  想跑,門都沒有!
  賈六叫富察善的建議搞得辮子都要翹了,未想世上還有比他還貪生怕死之人!
  歷史於這乾清宮大殿上演第四次遷都退守關外的場面。
  第壹次是當年世祖順治爺聞親王尼堪死,遂在朝會時提出退出關內,幸被群臣勸阻;
  第二次是明將鄭成功以十七萬兵馬入長江,鎮江壹役四千滿洲兒郎被鄭軍鐵甲大刀砍為肉泥,順治爺驚懼之下嚷著又要遷都,這次被孝莊皇太後所阻;
  第三次是吳三桂起兵造反,打出“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的口號,率軍壹路高歌猛進,轉眼間占據東南半壁。
  各路官員紛紛響應,孫延齡在廣西反叛、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反叛、吳之茂在四川反叛、王輔臣在寧羌反叛……
  局面令清廷猝不及防,聖祖康熙爺在八旗勛貴建議下生出退守關外的念頭,為此特意召開議政王公大臣會議就遷都壹事商議,好在被兵部尚書明珠等人勸阻,這才堅定與吳三桂戰鬥到死的決心。
  這次是大清開國以來第四次有人提出遷都回盛京。
  不同的是,前三次都是皇帝自己提出,這壹次卻是大臣提出。
  殿中嗡嗡壹片,竟有不少王公大臣贊成富察善遷都提議,認為如今局面於大清明顯不利,朝廷根本沒有能力再派大軍南下鎮壓,不如收縮各地滿城,席卷關內財寶人口退守關外。
  這是跟富察善壹樣激進的。
  保守的則認為當收縮長江以南軍隊,以長江為界同賊軍對峙,以期發生當年吳三桂不過長江的奇跡,如此朝廷便能有喘息之機。
  反對遷都的肯定也有人,只都在私下討論,這時又有人站出來了。
  “敢倡遷都者,斬!”
  伴隨這壹怒喝聲的是壹只青花瓷碗被人重重砸向富察善。
  富察善躲避不及額頭被瓷碗重重砸中,碎裂的瓷片在他額頭劃開壹道長長的口子,頓時血流出來。
  怒不可遏的正是睿親王愛新覺羅世凱大人!
  看著那滿臉是血富察善的眼神滿是怒火:王八蛋,妳敢把朕的江山社稷拱手讓人!
  妳知道朕為了這個皇位這幾年是怎麽過的嗎!
  遠處老阿和老奎見狀,不約而同將目光射向領班富中堂:這下子妳不是於謙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